DORA 法規新制 🇪🇺 歐盟及在歐設分支機構台資銀行的數位韌性挑戰

08-01 / 2025

DORA 於 2025 年 1 月 17 日在歐盟正式生效,要求所有歐盟授權的銀行、保險公司、投資公司等金融實體具備抵禦網路攻擊和系統故障的能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歐盟設有分支機構並獲得信貸機構許可的第三國銀行,包括國泰世華、中國信託、玉山銀行等台資銀行的歐洲分行,同樣受此法規約束。

DORA 不僅是合規要求,更是重新定義跨國營運模式的戰略轉折點。

第三方風險:供應鏈治理的終極考驗

當員工需要使用新的第三方服務時,為了快速解決工作需求, IT 部門往往採取「先給權限、後處理」的做法。這種做法雖然提升了工作效率,卻也讓第三方應用程式獲得了遠超過實際需求的存取權限。

更可怕的是,許多企業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授權了多少第三方服務。一個看似無害的行銷工具,可能已經可以讀取公司所有的客戶資料;一個簡單的檔案共享程式,或許早就能存取整個企業的機密文件資料夾。

違規代價與競爭劣勢

傳統的駭客攻擊需要突破企業的防火牆和安全系統,但現在他們有了更簡單的方法:透過已經獲得合法授權的第三方服務。一旦這些服務的安全出現漏洞,駭客就能輕鬆取得企業內部資料,而且完全不會觸發安全警報。

最近幾年,包括知名雲端服務供應商在內的多家企業都發生了重大資安事件,讓數百萬用戶的資料暴露在風險中。這些事件的共同特徵是:問題不在於企業本身的安全防護,而在於第三方服務的安全管控失當。

管理層的戰略回應

許多企業主和 IT 主管都有一個錯誤認知:認為知名的第三方服務一定很安全。事實上,越熱門的服務越容易成為駭客的攻擊目標,因為一旦成功入侵,就能同時影響數千家企業。

更糟糕的是,大部分企業都缺乏有效的第三方權限管理機制。授權容易撤銷難,許多已經不再使用的服務依然保有存取權限;離職員工的帳號可能還在使用各種第三方工具;甚至連 IT 部門都搞不清楚公司到底有多少個第三方服務正在運作。

VES 解決 DORA 核心要求的能力對應

VES 針對檔案與應用程式操作進行「可視化、可控化、可追溯化」的資安防護方案,可提供具體且切中痛點的解決方案。

1. 第三方風險控管(ICT Third-Party Risk):白名單控管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權限

2. 權限最小化與存取可控:細緻權限管理與動態存取控制

3. 可追溯性與稽核記錄(Auditability):檔案與應用操作行為全程記錄

4. 業務持續與復原能力(BCP/DR):檔案備份防護 + 異常偵測

5. 資安事件應變(Incident Response):行為異常通報機制